一季度山东省外贸进出口实现“开门红”,增速高于全国,成绩来之不易。4月18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数说山东看发展”经济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青岛海关政治部主任袁涛介绍,分析外贸进出口数据,发现一季度山东外贸发展有几个突出亮点。比如,济南等中西部城市进出口增速位居前列,与东部城市的差距有缩窄的趋势,济南的电子信息等产业外贸能量得到释放。
一季度,各市外贸发展更趋平衡。全省16市中,青岛市继续发挥外贸龙头作用,进出口稳定增长,占全省外贸比重超过四分之一,实实在在挑起了外贸大梁、稳定了外贸基本盘。菏泽、泰安、济南等中西部城市进出口增速位居前列,与东部城市的差距有缩窄的趋势,菏泽的石化、济南的电子信息等产业外贸能量得到释放,有利于构建全省更加平衡的外贸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对外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展。一季度,全省对外贸易往来遍及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传统市场贸易表现出了良好韧性,对欧盟、韩国进出口均保持较快增长(9.9%、6.1%)。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走深走实,对共建国家贸易占比达到62.5%。对中亚五国、阿拉伯联盟、非洲国家进出口增速均超过三成(39.6%、35.2%、33.2%)。
优势行业出口表现突出。一季度,山东继续保持全国农产品出口第一大省地位,农产品出口值(399.5亿元)增长6.7%,蔬菜、水产品、水果、肉类出口增速分别达到8.5%、17.2%、17.3%、53.7%。其他优势行业出口也实现较快增长,游戏机、船舶、集装箱出口值分别增长120.9%、35.4%、40.8%。值得注意的是,山东外贸出口“含新量”也进一步提升,集成电路和电动汽车出口值分别增长49.7%和70.4%。
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快速放量。山东是港口大省和工业大省,原油、矿砂等大宗商品贸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今年以来国内需求回暖,带动一季度原油进口量增加27.6%,金属矿砂进口量增加23.2%,两者合计进口量已接近9000万吨,凸显出山东作为我国北方大宗商品集散中心的实力。
外贸新业态活力释放。在外部环境复杂、发展挑战增多的背景下,外贸新业态对山东外贸稳增长意义更加突出。一季度,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数据显示,全省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增长71.1%,达到298.3亿元;市场采购出口增长12.5%,达到218.1亿元。外贸新业态正加快与产业发展融合,将继续赋能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省外贸高质量发展。(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范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