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快评 | 山西姥爷写我站名 深圳开放一身有光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彭琰

4月2日,深圳全城在期待一位老人的到来。

他叫王朝珠,山西人,76岁。这是他的第一次深圳之行。但他与深圳结缘已有数年,因为深圳地铁10号线的站名,采用的是他老人家的书写作品。作品融入了这座城市的日常,见证着深圳人的忙碌,成为大都市生活的一部分。

前些日子,“深圳地铁10号线的站名是我姥爷写的,但他从没有去过深圳……想收集站名照片给他看看!”的网络发帖,引发出深圳人一场温馨的打卡接力,帮助山西姥爷圆梦。一时间,“胖书法”迅速出圈,暖心故事传遍鹏城。深圳地铁发出诚挚访深邀请,请王朝珠老人来亲眼看一看,与10号线他所书写的站名合影。

为什么深圳地铁的站名会采用一位山西老人的书法作品呢?

据媒体采访信息,2020年8月深圳地铁10号线开通,为了宣传和传承传统文化,向全国公开征集站名书写作品,山西文水人王朝珠的投稿最终被采纳。

在山西吕梁交城卦山下的小院里,王朝珠对前来采访的山西晚报记者说:“想不到大家这么认可我的字,比我写得好的书法家太多太多了。”

身在吕梁小县城的一位老人的作品,被远在千里之外、南海之滨的深圳采纳。这看上去有点风牛马不相及,但极其符合深圳开放的特质:英雄不问出处。

深圳成长于改革开放之中,天南海北是城市的口音,五湖四海是城市的胃口,不问出身是默契,能做事能成事就敬你,不拘一格惟才是用。最终,锻造了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气质,沉淀了“来了,就是深圳人”这样的基因。

因为有这样的胸怀、有这样的观念,山西姥爷的作品“上墙”了。它凝视着城市的流动,感受奔跑的速度,目视青春的涌动,在传统与时尚、慢时光与快节奏之间,架起文化的桥梁,为千姿百态的移民大都会增添丰富元素。

这是新时代深圳开放基因的新故事新印记。是开放,为城市写下一段佳话,传播美名,温暖人心。是开放,让深圳一身有光。

正是人间四月天。山西姥爷,深圳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