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减免」后首份成绩单,拼多多坚定重塑电商生态

完善生态建设非一夕之功,拼多多坚守投资承诺。

3月20日,拼多多公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的财务报告。财报显示,拼多多2024年实现营收3938.4亿元,同比增长59%,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223.4亿元,同比增长80%。

其中第四季度,拼多多实现营收1106.1亿元,同比增长24%。此前彭博分析师一致预期其该季度营收将达1160.3亿元,而相比该季度24%的营收增幅,之前其单季度增速曾超100%。

增速放缓的趋势自去年二季度已有所体现。与此同时,拼多多持续加码投入平台生态建设,推出多项商家扶持、补贴政策。去年8月,拼多多启动“百亿减免”计划,为优质商家减免100亿元交易手续费,同时持续进行营商环境治理。

延续至当下,拼多多自身增速遭受一定程度的拖累,但在去年二季度,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CEO陈磊就曾表示,完善生态建设并非一夕之功,管理层做好了牺牲短期利润、长期投入的准备。本期财报发布后的业绩会上,陈磊再次提到,100亿元的费用减免计划、偏远地区物流支持等针对生态系统的投资,影响了短期财务状况,不过公司的投资承诺仍然坚定,相信可带来长期回报。

而其平台生态也正显示出区别于短期增长的高质量发展特质——新商家、新商品数量保持高位增长,多个农产区和产业特色小城商户涌入,商品质量进一步提升。

扶持商家,改善平台环境,无疑是一项长周期而难以立竿见影获得业绩反馈的工作,而一旦商家能从中获得实在的提质增效,那么与之相关的商品、消费者及全产业链则都将走向正向循环,进而推动整个电商零售行业重塑生态。

01

保障商家权益,就是保障用户利益

今年3月初,拼多多商保会召集数十名商家开了一场座谈会,主要内容是了解商家经营需求、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参加会议的商家代表覆盖生鲜、酒水、日用百货、运动用品等多个类目。这场座谈会后,拼多多推出了“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上线违规经营预警功能”等四项升级举措,进一步完善商家权益保障。

“商保会”是拼多多在今年1月成立的“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旨在全面收集商家反馈意见,完善商家服务机制。目前该组织各团队由拼多多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赵佳臻统筹,成立以来先后推出了“异常订单预警”“低价风险预警”“优化仅退款”“促进商家净成交”等多项举措。

一系列动作,可看成是拼多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延续。自去年下半年启动“百亿减免”计划以来,拼多多已相继推出“电商西进”“新质商家百亿扶持计划”等一揽子扶持政策,而今年商保会的举措,则是聚焦平台内部的营商环境治理。

与此前相比,目前在拼多多平台上一个显著区别是仅退款流程适当松绑,如平台不再主动介入优质商家的仅退款,通过技术升级提高对恶意用户订单的识别率等。

最初,仅退款是电商平台为保用户消费体验而专门设置,但此后却慢慢衍生出“白嫖党”“羊毛党”等一类恶意行为,一度令这项权益成为备受争议的电商平台政策。而在这项规则中承担风险的商家,面对恶意行为对利润的蚕食,往往只能在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售后各环节压降成本,传导至用户这一端,最终是消费者手中的商品或服务被“打折”。

如今伴随平台升级优化措施,权益的天平重新回归商家与用户之间的中立位置。

据悉,在商保会召开座谈会前,曾向平台商家发放数万份线上问卷,了解优化仅退款等措施的成效。调研结果显示,有73%的商家认为平台优化“仅退款”的措施“十分有用”,82%的商家认为平台提升商家权益保障方面的举措“比较有用”,超过60%的商家表示促进商家净成交新举措“十分有用”。

而一系列治理举措看似平台规则在向商家权益倾斜,实际则是引导商家、用户、平台三方走向正向循环——平台助力商家提质增效,商家释放潜力上新优质商品,用户获得优质体验、形成长期复购,平台由此巩固流量优势、实现可持续增长。

02

产业小城在拼多多找到更多订单

除了在内优化平台规则、保障商家权益,向外部扶持商家、引导产品、产业升级,拼多多更强调真金白银的投入。

作为主流的电商平台,拼多多手握庞大的用户基础,平台有一手数据以把握消费需求和趋势,并具备链接供需两端的渠道功能。过去一年,拼多多正借助这个平台优势,通过费用减免、流量倾斜、消费券补贴等形式,进一步助力商家打开增长空间,并引导众多商家背后的产业小城找到升级新路径。

安徽省六安市的丁集是全国著名的婚纱小镇,在占据着国内婚纱礼服市场七成份额的苏州,来自丁集的老板们掌握着主要产能。而伴随零售电商崛起,一大批丁集人早已返回家乡开起网店。他们经历过拼多多爆发的阶段,婚纱生意很快上了数百万元的规模,却也在近几年一度陷入投流成本激增、低价策略互卷的困境。

2017年以来一批丁集人从苏州返乡,在老家生产婚纱

丁集商家王川提到退货率逐年上涨,“现在用户的要求更高了,且习惯一次性买多件,试穿后只挑一件。”他的同行查兰如也曾在“价格内卷”中经历利润考验。

一同搭乘电商快车崛起的丁集婚纱产业也面临同质化困境。此前在当地,仅辅料商家已有120多家,制作一件礼服所需的各类面料、辅料,在小镇上可悉数买到。在当地人看来,买个缝纫机,喊几个亲戚,就能办起来一家婚纱工厂。

面对这样的环境,不少商家开始调整经营策略,查兰如通过提升面料、做工等环节,开始销售质量更好的敬酒服。而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谷,这类前期投入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拼多多的新政策适时为查兰如提供了转型支持。去年8月,拼多多陆续推出了“百亿减免”一揽子减免计划,重点帮扶像查兰如这样的产业带优质商家。

具体而言,如“推广服务费退返”一项,拼多多就为商家每年节省推广成本数十亿元;“电商西进”计划免除了偏远地区订单的物流中转费;“百亿补贴”频道推出了“百亿消费券”“超级加倍补”等,对“新质供给”进行补贴。

据查兰如估计,仅技术服务费减免这一项,拼多多每年就将为自己节省三四万元。有了平台支持,查兰如将敬酒服材质从以前一百二三十元一卷的面料升级成两百元一卷的面料,相应的礼服单价也涨了近五十元,且退货率下降了很多。

而查兰如工厂的工人,现在月收入已达到七八千元,高峰期几乎能翻倍。丁集当地也迎来更多“婚纱工人”返乡。数据显示,如今丁集婚纱礼服产业从业人员达1.5万人,占当地常住人口的四成多。

目前,查兰如正计划在拼多多上尝试更多原创礼服——相较面料动辄数十万元的投入,单款礼服的研发投入不过千元,可操作性更大。加上拼多多减免的投流等费用,他估算原创礼服投入仅剩前期研发与生产两部分。

“改良后的敬礼服在拼多多卖火以后,我们也有了信心在款式上做更大胆的尝试。”查兰如说。

通过改良面料提升做工,查兰如在拼多多经营中高端敬酒服

可以预见,他的尝试又将带动当地众多同行纷纷加入差异化、高品质的转型。

婚纱小镇成为拼多多在平台生态和产业纵深上持续发力的一个缩影,而在全国范围内,还有众多如惠东、融安这类“女鞋小城”“金桔小镇”,共同见证着拼多多参与扶持商户后带来的转型成效。

中国社科院大学报告显示,目前拼多多平台商家数量已达1420万家,在国内累计激发就业岗位达到5532.1万个。

提及“新质供给”,赵佳臻在本次业绩会上提到,“我们看到在一些产业链中,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同质化竞争情况,长期的同质化供给会不断压缩商家的利润,创新的动能以及投入的力度也会受到极大抑制。”

而通过费用减免等形式鼓励商家创新产品、技术,既有助于商家提升盈利水平,也能提升用户消费体验,帮助产业带打开市场空间。

03

为商家减负,就是为平台蓄力

在业绩会上,董事长陈磊还表示,2025年拼多多将以“钉钉子精神”继续践行高质量发展战略,发挥平台的数字化优势,扩大“新质供给”的上行规模,持续普惠广大消费者的美好生活,全力构建用户、商家及平台的共赢生态。

这显示,管理层改善生态的决心,不为短期的财务状况所动。

回想过去几年,整个行业曾一度陷入低价竞争的怪圈,低价策略催生了一个快速膨胀的市场,但蒙眼狂奔的过程也牺牲了一部分养料,商家利润被低价稀释,无力投入研发生产,这个年轻的市场表面上生长迅速,内里却患有隐疾。

如今拼多多坚定投入真金白银扶持商家,就是在症状凸显前进行一场深度清理,从推广、流量、权益保障等多个层面解决商家的运营难题,以让其腾出精力回归主业,与消费者形成良性互动。

短期来看,此举或会减少拼多多自身的平台收益,甚至增加其资本开支,而一旦商家因此获得订单增长,同时实现合理的利润和更高的效率,就能实现长期发展,进而也才能为平台创造稳定的收益。长期来看,平台的增长才更健康、可持续。

实际上,当全行业触及增量的天花板后,零售电商集体正迈入存量竞争,从去年双11标志性的互联互通,到贯穿全年的商家扶持、补贴政策,不难发现,电商平台已重新意识到不仅商家依附于平台成长,平台自身的发展亦是依附于商家的发展。

这一进程中,拼多多的高质量发展战略正有望开辟一条斜率缓和但长效的增长新路径,推动整个电商行业完成生态重塑。正如陈磊在业绩会中所说:“2024年,我们专注于推动拼多多平台生态以及更广泛供应链的可持续增长。通过在平台运营和行业支持政策上的创新,我们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力求惠及整个电子商务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