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扇门,办两省事”,这座看上去不起眼的工作站为何“亮眼”?

一个不到100平米的小站点,如何承载70多个公共服务事项?位于两省交界处的窗口,怎样给周边群众大开“方便之门”?融合了公安、城管、司法、政务服务等部门资源的“综合体”,有一条什么样的运行机制?近日,由江苏省委网信办、省广电总台联合主办,荔枝新闻中心组织发起的“长三角遇上大湾区”网络主题采访团走进南京浦口,探访位于桥林街道的联动共治苏皖乌江站。数十名来自大湾区和长三角的记者实地调研,解剖这只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共治的“麻雀”?

缘起

一体化视阈下的先行探索

“一桥跨两地,鸡鸣闻两省。”乌江大桥连接着江苏南京市浦口区和安徽马鞍山市和县,桥两端都以“乌江”命名,南京一侧是桥林街道乌江社区,马鞍山一侧是乌江镇。常住人口8.5万的两个“乌江”,同宗同源,每天有1.6万人次穿梭通勤,不少和县居民的车,直接上了南京的牌。

过去,居住在乌江社区的安徽户籍居民,想办理参保业务,要先去乌江派出所办理居住证,再到十几公里外的桥林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参保业务,一来一回至少需要两个小时。违规摆摊的小商贩隔三差五“打游击”,“浦口的城管一来,他们就上桥。马鞍山的来了,他们就往这边跑。”更让浦口公安分局乌江派出所所在徐建宏头疼的,是瓶装液化气的管理。根据规定,瓶装液化气异地售卖是违法行为,但因为价格便宜,安徽的液化气在浦口有不小的市场,也曾引发过浦口3起闪爆事故。

人员流动频繁、群众诉求多元、风险隐患多发,行政区划复杂,这块“弹丸之地”,成了浦口基层治理的难点。改变始于2023年,南京和马鞍山两地秉持“进一扇门,办两省事,成一家人”合作理念,以社会治理创新为关键突破,着眼打造多部门进驻、一体化联动的社会治理最小作战单元,成立“两省一街”联动共治苏皖乌江站,依托“警网融合”加强版,发挥平安宣传、便民服务、事件处置、警情联动、纠纷调处、一线稳控、综合治理等功能,打造全国首个省际毗邻地区“政务+警务+综治”三合一服务站。

探索

以人民为中心的跨省通办

“我老婆户口是安徽的,想迁到桥林街道,需要哪些材料?”“带上村里盖章的申请报告,还有建房证、双方的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就可以一次办好。”乌江社区居民雷敏正在苏皖乌江站窗口咨询迁移户口,他告诉记者,回家把材料备齐,从自己家骑车只要5分钟就可以到站点办理跨省业务。

进一扇门、办两省事、成一家人,是苏皖乌江站的服务宗旨。浦口区立足群众实际需求,打造便民服务中心乌江分中心,联动和县相关部门探索“跨省通办”新形式,拓宽“15分钟政务服务圈”覆盖面。以当前浦口—和县上线的各类通办事项为基础,乌江站围绕就失业、社保、医疗等领域初步实现失业登记、《就业创业证》申领、基础信息个人建档等20余项高频服务事项,构建“互联网+窗口”异地办理新模式,建立与和县政务服务互联互通机制。

依托“窗口办”“指尖办”“自助办”“帮代办”等多种路径,乌江站不仅引入了两地的政务一体机,还实现24小时开门,身份证复印、不动产查询打印、公积金查询等立等可取。针对较复杂和权限外办理事项,居民只需递交所需材料,工作人员为群众跑腿,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一个案例能生动展现了乌江站“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长期在苏皖乌江一带散居的人员陈某,因为一直没有办理身份证件,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无法获得相应赔偿,64岁的他只能向乌江站求助。苏皖警方高度重视,乌江派出所民警驱车200km,至陈某曾居地——淮南市夏集镇确认其身份。因陈某40余年离家不归,亲属对其十分抵制,“回家”工作陷入僵局。

走访调查中,民警获悉陈某母亲李瑞英居住北京,立即随同陈某兄弟辗转北京,联合当地社区对老人耐心劝导,最终成功采集了血样。经医院鉴定,确认亲子关系。浦口警方第一时间将全部相关材料送至夏集镇派出所,成功为陈某这位长达“60余年”的黑户办理了户籍。

延伸

警务政务深融的治理创新

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具体要求。两年来,浦口区紧扣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要求,以维护稳定大局和提升服务效能为导向,在两省交界地推进警务与政务深度融合,通过机制改革和功能重塑,激活“善治密码”。

小小苏皖乌江站,是新时代宏大叙事中的一个生动剪影。

两地警方紧盯影响毗邻区域安全稳定、社区管理等问题,定期开展有声势、有针对性的联合行动,强化共管共治的力度。针对苏皖毗邻地区突出违法犯罪,做到线索互通、行动协同。以工作站为纽带,打通公安、城管、政务、网格的信息壁垒,实现多方外部数据共享,在人员管控、渣土整治、流口管理等方面发挥实战效能。基于安徽马鞍山、滁州公安共享的数据,搭建“本地异动、外地异入”模型,指导线下两地公安巡防力量,辖区刑事案件下降61%,治安案件下降47%。2024年度,先后查获苏皖毗邻区域农村流动赌档5个,抓获赌博违法行为人160余人。

针对乌江地区老年群体多,对医保类、居住证类、车驾管类办事需求高等特点,两地公安和政务服务部门通力协作,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整合73项政务、29项警务服务事项,为群众累计办事办证4200余件次。不久前,居民胡先生在工作站提交自己的退休材料,代办员将材料代送至十几公里外的桥林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业务办结后将退休证送至胡先生手中,让群众人在家中等,事情有人办。

以苏皖共治乌江站为样本,跨省协同正在突破空间和功能的局限。浦口分局联动南京、马鞍山、滁州十家公安交警部门,签署《苏皖毗邻地区道路交通融通管理框架协议》,建立交通畅联机制,十家融通管理单位以区域路网为视角,以空间换时间,“一堵点一策略”制定预案、科学布警。去年以来,南京“西大门”拥堵指数连续创新低,道路拥堵指数已降至1.31。

浦口区与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南谯区、全椒县,马鞍山市和县等四地接壤,目前,浦口区以乌江站为样本,结合平安联防、生态环保、交通畅行、行政执法等功能,打造了6个共治站点,实现全域覆盖。省际毗邻地区治理的“浦口模式”,也被兄弟区县复制借鉴,“江宁-博望”“顶山-汊河”两个板块均已实现“双向奔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盛文虎 范杰逊/文 通讯员 朱皙润 赵宇/图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