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级工会组织始终将助学帮扶作为服务职工群众的重要抓手,通过完善助学体系、拓宽资金渠道、创新帮扶模式,形成“全过程覆盖、多维度保障”的助学格局,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彰显工会组织的责任与担当。
构建“全链条”助学体系,织密教育保障网
建立困难职工子女信息数据库,定期摸排家庭收入、学业阶段等信息,通过基层工会以及学校摸排、大数据比对,精准识别困难职工、农民工家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困难子女,并对建档困难职工子女实施“一人一档”动态跟踪,确保助学帮扶“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近三年,累计为187人次困难学生开展助学救助。针对不同教育阶段制定差异化帮扶标准:义务教育阶段提供学习用品补贴;高中及大学阶段发放助学金缓解学费压力,并对接企业提供实习机会,实现“经济资助”与“能力提升”并重。联合教育部门开设心理辅导讲座缓解学生压力,组织职业规划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形成“助学——筑梦——铸人”的良性循环。
汇聚“多元化”资金力量,筑牢助学资金蓄水池
工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构建“政府支持+工会投入+社会参与”的资金筹措机制,积极争取上级专项助学资金,纳入地方民生保障预算,2024年县总工会争取到上级专项助学资金16.7万元,惠及困难学子54人次。争取上海爱心人士周文荣先生的爱心支持,参与助学并设立“大道爱心助学基金会”。截至目前,周文荣先生爱心捐款已达140余万元。建立工会经费按比例划拨助学专款制度,“六一”期间慰问困难职工子女,确保资金投入可持续;推行“金秋助学”公示制度,通过公众号、宣传栏定期公开资金使用明细,提升公信力。
书写“有温度”民生答卷,彰显工会新作为
工会助学工程不仅托举起困难家庭的希望,更成为传递社会温暖的窗口。近三年来,累计筹集助学资金50.8万元,其中社会爱心捐赠占比85%,形成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为助学项目持续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典型案例:从受助到助人的温暖传递
我县困难职工子女小罗,父亲因患重大疾病,母亲无固定工作收入,家庭经济困难。工会连续三年为其提供学费资助,每年寒假期间小罗主动加入工会志愿者团队,在春节期间到车站开展春风行动,为外来务工回家的农民工开展送一杯开水,送一份面包暖心服务,用自己的爱心温暖身边的人,形成“受助-自助-助人”的良性循环,彰显工会助学帮扶的社会价值。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经济解困”到“精神赋能”,工会助学帮扶工程始终与时代同频、与职工同心。未来,工会将持续深化助学内涵,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为困难职工子女照亮前行之路,让“工”字招牌在民生答卷上熠熠生辉。
通讯员 周光菊
编辑 黄五柳
一审 王希子
二审 阮文静
三审 姜佳信
总编 吴育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