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 张治中 通讯员 刘淼
近日,南阳市桐柏县安棚镇某招商引资企业与张某的厂房租赁纠纷一案,在桐柏县法院安棚法庭与安棚镇政府协同联动下圆满化解,生动展现了“府院联动”机制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该案通过实地走访、摸清案情、多方调解等方式,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张某当庭返还合同款项10万元,实现纠纷“案结事了人和” 。
2019年,某企业与张某签订书面厂房租赁合同:该企业租赁张某的场地及厂房,租赁期5年,租金每年10万元。由于张某缺少建设厂房的资金,该企业向张某出借50万元用于厂房建设,待租赁期满后张某返还给企业。合同另约定任何一方违反合同约定,需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10万元。合同签订后双方依约履行,随着企业的发展,需要用更多的厂房,张某又增建了部分厂房,该企业减少使用了部分场地,双方又多次达成口头协议,但均未形成书面记录。2025年2月,该企业以转账凭证和张某出具收条为依据,将张某诉至桐柏县法院,要求张某返还借款、多付的租金及违约金共计100余万元;张某则反诉要求企业支付下欠的租金、租赁期满后占用费及违约金70余万元。由于双方各执一词,均缺乏充分证据,案件陷入僵局 。
面对证据不足的困境,桐柏县法院安棚法庭主动对接安棚镇政府,联合开展实地走访,深入调查厂房建设、租赁使用等细节。经查,张某增建厂房后双方确曾达成提高租金的口头协议,年租金从10万元增至20万元,该企业实际向张某出借款项为45万元,企业向张某的转账中还包含其他厂房(非案涉厂房)的租赁费用;但企业未完全使用约定场地,张某本人也使用了部分案涉已租赁的场地;2024年4月,该企业工作人员曾向张某出具有一张结算凭证,载明尚欠张某部分租金;租赁期满后,还有部分设备遗留在厂房内……根据已查明的案情,法院与政府工作人员结合转账记录、结算凭证等证据,从“保企业、稳生产”角度出发,依据现有证据,组织多轮调解,最终促成双方互谅互让,达成调解协议 :张某当庭返还合同款项10万元。
一纸调解书,化解百万纠纷;一次府院联动,护航一方发展。桐柏县安棚镇是远近闻名的化工企业重镇,辖区内企业众多,“口头协议”因其便捷性被部分企业采用。针对案涉纠纷反映出口头协议存在的相关问题,调解结束后,安棚镇政府联合安棚法庭,邀请当地部分企业开展了“预防口头协议潜在风险”座谈会,提出“风险预警”及相应的补救措施,力争实现审理一案、影响一片,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