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4岁双胞胎姐妹捐血救母”后续:母亲康复出院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刘艳)“湖南4岁双胞胎姐妹捐血救母”的故事经长沙晚报等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今日,双胞胎姐妹的母亲、38岁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李女士,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第19天,顺利通过各项评估,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血液内科康复出院。最终以母女三人平安团圆,画上圆满句号。

造血重建速度超预期,低龄干细胞显优势

据李女士的主治医生李颖副教授介绍,李女士在移植后第10天粒细胞成功植入,第13天血小板水平回升至安全范围,较同类患者提前2至3天完成造血重建。

“双胞胎姐妹的干细胞不仅数量充足,且增殖活性极佳,这可能是加速重建的关键。”血液内科主任李昕教授分析,同卵双胞胎的基因完全一致,从前期的干细胞动员和植入后的造血重建来看,重建效率优于普通高龄亲缘供体,加之团队在采集过程中对采集数量的精准调控,最终实现了低痛苦采集、高效率植入。

移植后第12天,李女士出仓

出院前,李女士的血常规检测结果证实供体干细胞完全植活,粒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均已达到出院的安全数值。未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或感染等并发症。

李女士将一面写有“无菌世界守生死,方寸仓间铸新生”的锦旗赠予医疗团队,哽咽着对医护人员说:“是医护团队和女儿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小姐妹恢复如常,用画笔记录幸福的一家

护士长阮春红介绍,为母亲捐献干细胞的双胞胎姐妹,在采集后次日即出院,一周后血常规复查无异常,目前已重返幼儿园。更令人欣慰的是, 两个孩子全程未出现贫血或免疫力下降等情况,活泼好动的天性丝毫未受影响。

阮春红回忆,小姐妹俩出院时,还特意在病房里留下了她们的画作,“两个小宝贝说‘要把她们一家人幸福在一起的故事’,讲给怕打针的小朋友听。”

如今,李女士将进入定期随访阶段。而那两双曾紧握画笔为母亲“画”出生命希望的小手,重新迎接回战胜病魔的亲爱的妈妈。这也正是血液内科全体医务人员为之努力的美好愿景。

儿童捐献不影响健康,但需严格评估适应证

血液内科主任李昕表示,造血干细胞捐献通过外周血分离完成,无需骨髓穿刺,无需麻醉,且捐赠后1至2周内可完全再生。“从医学监测和长期随访看,儿童捐献不影响健康,也不影响后期的生长发育,但需严格评估适应证”。

此次成功案例背后,是湘雅三医院血液内科多项技术壁垒的突破。一方面,在本次“低龄供体个性化采集”中,增加了颈内静脉置管通路,解决了幼童外周血管条件差、耐受性差难题;本次采集采用了“低体重双供者方案”,通过对同基因型双胞胎供者同步采集,确保成人受者需求,减轻供者多次采集的负担。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血液内科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和采集已经20余年,年移植量均在百例以上,其中异基因移植占比约75%,患者3年生存率82.4%。近年来更在老年移植(>65岁)、CART细胞治疗桥接造血干细胞移植等领域屡创佳绩。“这次双胞胎供体移植,为缺乏传统意义上‘合适供者’而无法移植的患者提供了低龄供者采集的新思路和经验。”李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