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巷社区以创新姿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聚焦居民“身边小事”与“急难愁盼”,构建起“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精细化治理模式。社区以“多元联动”破题,通过“红色物业”与“网格+”双轨并行,在细微处改善民生,更在共建共享中凝聚邻里温情。从一块信息公示牌到一场居民议事会,从网格微单元到全社区和谐共生,这里正将居民美好生活的期待化为可触可感的现实。恰如古语所言“聚沙成塔,滴水成河”,社区以“党建红”串联起13个微网格,悄然诠释着社区治理的温度与深度。
团结巷社区联合共驻共建单位打造“网格+”项目,整合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志愿者四方力量,形成“交叉任职、资源共享”的治理联合体。以培育社区共同体意识为目标,搭建"五维一体"服务体系:文化共融、生活互助、环境共护、安全联防、事务共商。针对老年群体开展敲门看灯行动,为青少年通过多类免费图书资源,让服务精准对接全龄需求,实现治理触角无死角延伸。创新"红色物业+网格"机制,按楼栋单元划分责任区,配备专属网格员。每栋楼入口设置服务公示牌,网格员信息全天候可见,问题反馈即时通达。
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构建“一核多元”的社区治理模式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形成居民满意、共乐的“幸福邻里圈”。社区凝聚共驻共建单位党建合力,将社区工作人员、党员纳入网格化管理,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紧盯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发动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及社区专职网格员,采取上门走访、居民咨询、居民集中议事等方式,急居民所急,解居民所需。通过多方联动,充分发挥了党建力量,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特色服务,让社区治理“活”起来。
此外,社区还结合自身特色,聚焦社区治理现代化要求,以贴近居民、方便居民、服务居民为宗旨,紧贴居民日常生活,围绕环境保护、关怀老人、文明创建、安全稳定等方面,组建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吸纳多名志愿者,为辖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今年以来,志愿团队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不文明行为劝导、志愿巡逻、为老服务、法律援助服务等志愿活动多余次,有效提升社区服务效能,搭建居民与基层治理之间的连心桥。
从对独居老人开展敲门看灯行动到为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从消防安全督导到邻里纠纷调解,每个数据背后都是多元力量协同的身影。随着“红色物业服务站”“社区矛盾调解中心”等多个特色阵地建成,居民诉求也都在网格内闭环解决。这组数据印证着“多元共治、一网统筹”的实践力量。当基层治理的“千条线”穿起多元联动的“绣花针”,当“条块分割”变为“全网融合”,便织就了“小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社区”的韧性之网。这种从“物理整合”到“化学反应”的治理蜕变,不仅勾勒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图景,更昭示着团结巷社区现代化治理的深层破题之道。
作者:滕婉琪
编辑:王海旺
二审:赵小康
终审:李镔
总编:来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