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剪纸“乘”车而行 邯郸公交变身流动文化舞台

在邯郸,公交车的使命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它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成为了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移动舞台。近日,我市39路公交线路上的成语剪纸文化车厢与哪吒主题车厢一经亮相,便吸引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目光,成为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特色车厢初亮相,公交秒变文化场

4月2日,乘客们踏上39路公交车的成语剪纸文化车厢,似乎一下进入了充满传统文化韵味的艺术长廊。

车厢内,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邯郸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冯石萍用她那双巧夺天工的手,将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以剪纸的形式呈现出来。“邯郸学步”“黄粱美梦”等经典成语,化作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巧妙地分布在车厢的各个角落。大红的剪纸与公交车的现代感完美融合,每一幅作品都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吸引着乘客们驻足欣赏。


市民李女士难掩兴奋之情,她表示:“真的太惊喜了!一上车就被这些精美的剪纸吸引住了,仔细一看竟然是成语故事,传统剪纸艺术的魅力真是让人惊叹。”这些剪纸作品不仅展现了冯石萍高超的技艺,更让乘客们在乘车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哪吒主题车厢也同样别具匠心,邯郸公交与冯石萍老师专门为“吒迷”们打造了一场哪吒剪纸展览。车厢内部装饰充满了现代感与时尚气息,桀骜不驯的哪吒形象格外亮眼,敖丙、太乙真人、申公豹等动画人物也被剪纸艺术刻画得栩栩如生。乘客们置身其中,仿佛再次走进了那部精彩的动画世界,重温了那些经典的情节。


乘客周先生带着孩子乘坐了这趟车,他感慨道:“没想到能在公交车上看到剪纸形式的哪吒,搭配起来这么契合,让大人和孩子都爱上了剪纸艺术。”剪纸艺术所呈现出的哪吒形象别具一格,既保留了动画的神韵,又融入了剪纸的独特韵味,给人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剪纸构思费心血,文化传承添趣味

冯石萍老师对这次非遗剪纸艺术的推广非常重视,她认为公交车是一个极佳的宣传平台。她向记者透露:“希望借助公交车这个平台,让非遗剪纸更加贴近生活,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大家的视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冯石萍在成语剪纸的设计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这些张贴在公交车上的成语剪纸,每一幅都是经过精心构思设计而成。为了增加乘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冯石萍特意为成语剪纸增加了一些神秘性,推出了“看剪纸,猜成语”的互动环节。例如,在“围魏救赵”的剪纸作品中,她巧妙地设计了魏国和赵国的元素,让乘客们在欣赏剪纸的同时,能够通过这些细节猜出对应的成语,从而加深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冯石萍表示:“设计这些剪纸作品真的很费劲,不仅要想象出合适的画面,还要让大家都能看懂并猜出来,不是简单地剪个图写个字就行。我的目的就是让大家通过这些剪纸,更好地了解成语文化,同时也感受到剪纸艺术的魅力。”

2008年以来,冯石萍专注于剪纸创作,她所剪的花鸟鱼虫、山水人物深受大家喜爱。同时,她还经常受邀到部队、工厂、学校、社区等地传授剪纸技术,为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如今,冯石萍不仅是市级非遗传承人,还兼任了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文创中心签约艺术家和邯郸市国学研究会剪纸艺术委员会执行会长等职务,这让她有更多的机会推广剪纸艺术。她的剪纸作品屡获佳绩,如“吉祥中国”荣获“牡丹杯・吉祥中国”艺术大赛金奖,作品还走出国门,在挪威、韩国等国家展示,并被众多国际友人收藏。

公交一线一特色,非遗传播新载体

从4月2日起,39路公交车将承载着成语和哪吒剪纸艺术,穿梭于邯郸的大街小巷。这条线路途经景致迷人的园博园、自然野趣的沁河郊野公园和生态宜人的康湖森林公园等地。乘客们坐在剪纸文化车厢内,既能欣赏到沿途的春日美景,又能领略到剪纸文化和成语文化的魅力,或者与哪吒来一场奇妙的邂逅。公交车在这一刻,成为了连接市民与非遗剪纸艺术的桥梁。

邯郸公交集团公交一公司副经理温振涛表示,邯郸公交一直致力于打造特色线路,为乘客提供更好的乘车体验。除了39路的剪纸主题车厢外,6路将打造成优质服务线路,这条线路经过一个特殊学校,旨在给特殊群体以特殊关爱;17路线则是学雷锋线路。

剪纸文化主题公交车,只是公交车对承载邯郸文化和传统艺术的一次有益尝试,乘客的好评和认可,也促使将这种形式继续下去。温振涛告诉记者:“公交车是乘客出行的重要形式,邯郸公交人承载了对家乡文化推广的使命,未来邯郸公交还将打造更多高品质线路,为来邯郸旅游的乘客们提供更加美好的乘车环境。”

邯郸晚报记者 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