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往事时光 聆听心灵足音 读散文集《在往事里走动的人》

《在往事里走动的人》/韩浩月/现代出版社/2025年1月

阅读《在往事里走动的人》我的眼眶,始终盈满泪水。说实话,从内心深处,我曾几度不忍卒读,手中的书,放下又拿起,最终还是逐字逐句地沉浸其中,直至泪水再次模糊了视线。

前些年,读魏振强的《村庄有令是深情》时,我便曾深受触动。而这一次,阅读韩浩月的这本书,更是让我深陷其中,泪难自抑。

品读韩浩月的作品,我仿佛忘却了语言技巧与散文笔法的存在。在他行云流水般的文字间,真挚的情感如同一股奔涌的暗流,时而蜿蜒低回,时而汹涌澎湃,交织着疼痛、悲伤、孤独与深爱,其间还隐匿着一种难以言说的自卑。他的童年,绝非“金色”所能描绘,若非要用一种色彩来定义,那既非忧郁的蓝色,亦非黯淡的灰色,而是更为浓烈沉重的黑色。

他的文字,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直抵我内心深处,让我不由自主地忆起自己的童年。我们的生命轨迹,似乎有着诸多相似的交集,故而那些感同身受之处,总能引发我更为深刻的体悟。然而,他对生活的洞察与表达,远比我更为深刻与高远。他从生活的点滴中提炼出许多经典之语,譬如关于生死、家庭、婚姻,以及他父母之间那复杂而深沉的爱。作家的诸多观点皆蕴含着这样的智慧:珍爱当下。

然而,珍爱当下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生活常常让我们身不由己,面对现实,我们往往别无选择,只能被动接受。很多时候我们似乎失去了自主生活的权利,只能默默忍耐。或许,正是这样独特的经历,塑造了他坚韧的性格。他凭借读书改变了命运,又毅然决然地离开原生家庭与故乡,奔赴北京开启北漂生活。所以,从他的文字中,读者不仅能感受到深情的流淌,更能体会到一种坚韧的精神与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源自他的亲身经历,源自那些在往事中行走的足迹。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在过去的人与事的影响下,逐渐塑造出当下的自己。然而,往事所蕴含的力量,常常被我们忽视,或被视为理所当然。其实,我们所遭遇的一切,无论是悲伤之事,还是快乐瞬间,都在悄然塑造着我们的未来,包括我们的人格、生命、语言乃至文字。韩浩月的文字,细腻且深刻,却又远非这两个词所能完全涵盖。其中透着丝丝悲凉,既有蚀骨之痛,又不乏仁心之善。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文学的功用。在一些人眼中,阅读小说与散文不过是闲暇时的消遣,往高雅了说,可能被归结为培养性情、趣味或出于对文学的热爱。但在韩浩月的文字里,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独特的心理疏导作用。这种疏导,并非为了厚积薄发,而是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将生命中的负面情绪、琐碎烦恼通通释放出来,避免它们在我们的心灵与身体中淤积。我不禁猜想,70后是否都有着某种共同的悲伤?至少我自己,曾长时间深陷自卑与痛苦的泥沼,即便岁月流转,经过时间的疗愈,心中仍会偶尔涌起愤慨。而韩浩月的文字,仿佛为我这类人提供了一剂良方。所以,我由衷感激与他文字的相遇,感谢这位年长我两岁的兄长。“重创”之后,想要忘怀并非易事,但他的文字却能让我们在历经沧桑后,学会以云淡风轻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经历,又怎会尽如人意?经历本身,便是磨砺人风骨的基石,是塑造自我的绝佳方式。换个角度看问题,心境便会截然不同。

《在往事里走动的人》书中所写皆为故乡的人和事。从故乡走出的人,一次次回望故乡,字里行间便多了许多意料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的深意。爱、家庭、婚姻、亲戚、邻里,那些无处安放的乡愁,都成为作家情感的寄托与表达。或许,你会和我一样,在他的文字里潸然泪下,同时寻得一种力量,如同掘开痛苦的堤坝,获得生命的释放。

对于阅读而言,这便是其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