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珠海科技学院(简称“珠科”)国学院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化身“文化磁场”,在这里举办的学校第三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吸引3000余名师生参加。他们用青春唤醒传统,让古老智慧走进校园生活。
珠科第三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现场,学生体验竹编。
英歌龙狮“炸场”,国学园区变身移动课堂。锣声划破校园宁静,英歌队队员们脸谱油彩未干,便持槌踏鼓演绎梁山豪情。祥龙腾空抖落漫天祥云,醒狮眨眼抖擞金鬃,琵琶竹笛合奏出“金蛇狂舞”的灵动。体育科学学院学生林鸿凯抹一把额头的汗珠笑道:“当槌声在思齐馆前炸响,文化自信突然有了画面感——原来传承不是口号,是肌肉记忆里的鼓点节奏。”
非遗匠人“摆摊”,手把手教青年技艺。“竹有竹性,顺它,它就听你的。”当天,省级非遗项目竹草编织技术传承人汤展云现场教同学们编竹篓、竹筏等。“三灶鹤舞”区级非遗传承人谈锦徽身着仙鹤服,用轻盈步态演绎生态智慧;市级非遗项目三灶剪纸传承人陈洁荣现场展示“梳子纹”绝技,让平面剪纸瞬间立体。
珠科第三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现场的英歌舞表演。
国医馆飘药香,宋代点茶遇见围炉煮茶。国医馆老师把脉问诊,科学与养生协会支起茶席,带学生了解“医食同根,药食同用”的中医智慧。另一侧,书法爱好者笔走龙蛇,感受书法文化的独特魅力;汉服少年衣袂飘飘,在拓印体验中让千年碑刻“活”在方寸之间。
珠科第三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现场,学生们体验剪纸。
AI棋手“对战”非遗,在元宇宙里体验下象棋。AI拍照相机实时生成漫画分镜,让学子秒变“文化表情包”;非遗工坊里,象棋爱好者与“元萝卜”AI棋手一决高下。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19级毕业生何仕康自制的“学校电路板”文创最为吸睛,该作品用科技化手段创意表达学校元素。“加上闪光灯、音响、二维码等更好。”老师看后给何仕康提建议,争取新的产品更具实用性。
珠科第三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现场。
采写:南方+记者 冉小平
摄影:南方+记者 关铭荣
【作者】 冉小平;关铭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